21.2.08

液體的拉絲現象

詩名: 無 題
作者: 李 商 隱    詩體: 七 言 律 詩 詩文:  ( )

春蠶到死絲方盡-談液體的拉絲現象

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。
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乾。
曉鏡但愁雲鬢改,夜吟應覺月光寒。
蓮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。


這首篇名"無題"的著名七言律詩,是唐代詩人李商隱(約公元813858)所作。因早已燴炙人口,所以被選入包括《唐詩三百首》在內的各種唐詩選本之中。
"
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乾"是這首無題中最有名的兩句。後人常用來贊美忠貞不渝的愛情,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和人類靈魂工程師那種"鞠躬盡瘁,死而後己"的高尚精神。當您使用"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乾"時,可曾想到,在這名句之中,也蘊含著十分有趣的力學現象。


我國著名文學家周汝昌先生對這一名句曾作過精彩的注釋:"春蠶自縛,滿腹情絲,生為盡吐;吐之既盡,命亦隨亡。絳蠟自煎,一腔熱淚,爇而長流;流之既乾,身亦成燼。有此癡情苦意,幾於九死未悔,方能出此驚人奇語。"並稱此詩句有"驚風雨的境界,泣鬼神的力量。對於如此精美的解釋,筆者不敢妄加評論,但從力學的觀點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:蠶絲究竟是怎樣形成的,是""出來的嗎?蠟燭在燃燒的時候為什麼總要"流淚"?

我們先來討論蠶絲是怎樣形成的。蠶卵孵化成蟻蠶後,在25-30天內經5個齡期,脫4次皮,發育成5齡蠶。5齡蠶食桑6-8天後停止食桑,皮膚透明,成為熟蠶。這時蠶腹的絲腺內充滿了由於化學反應形成的粘液體--蠶絲的原料(右圖),亦稱為絲液。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蠶出絲的動作。蠶把嘴裡的絲液粘到某物體上(絲液中的絲膠起著""的作用),然後蠶的頭按照8字形左右搖擺,搖晃著把絲液拉成絲線,靠絲線表面上剩留的絲膠將絲線粘到繭的內側,這樣慢慢地作成了繭。有人做了這樣的試驗,讓一個粘著絲液的物體也隨著蠶的腦袋一起擺動,那麼從蠶嘴裡就""不出絲線來了。也就是說,如果蠶的腦袋不擺動,絲線就不會"吐出來"。而如果拿住線頭抽拉,就可以連續不斷地拉出絲線來;如果你用剪刀將絲剪斷,蠶就難以再繼續拉絲了,於是它的頭就在空中搖晃著,想再我一個拴線的地方拉絲。這個試驗說明,蠶絲不是""出來的,而是""出來的。

養蠶的農家兒童常捉蠶來玩。捉一條又肥又大的即將作繭的蠶,捏住它的頭尾,猛地一下左右拉開,這時頭尾分離了,而從蠶腹中卻拉出一條直徑約1毫米、長約30釐米的透明結實的絲線。如果慢慢地拉就不行了,蠶體被拉斷後,其體液滴滴咯咯地流出來,什麼也得不到。為什麼快拉就能成絲,慢拉就是液體流出來呢?現代科學的研究表明,蠶絲是通過力的作用由絲液拉成的,這個現象叫做"牽引凝固"。絲液的主要成分是絲蛋白,絲蛋白的鏈狀分子是線團狀態。絲液是粘性液體,它的線團狀分子呈圓球狀,當你慢慢拉伸時,圓球分子之間只有滑動,沒有其他變化,所以整個液體只是流動。當你快速拉伸時,各個分子還來不及流動就被押開了。被拉開的絲蛋白鏈狀分子有了新的排列,產生了變異,相互靠近的分子之間產生了很強的結合力。這種絲蛋白分子之間的"結合力"雖然比原子之間的作用力弱,但是長鏈的各鏈節之間卻有很強的結合,所以形成了整體上很結實的蠶絲。


蠶腹的絲液直接用手去拉,只能拉成像釣魚線那樣粗的絲線,但如果藉助於蠶的嘴就能拉成纖細而漂亮的絲線,其直徑可以細到0.002毫米,長度可達1200米左右。蠶的嘴是由"角質蛋白"形成的,嘴巴上有一個"調節口",當絲液經過它時,可對流量進行適當的調節。


由上所述,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:蠶腹中的膠狀絲液,形成結實而又漂亮的蠶絲的主要條件是拉力。蠶絲不是從蠶嘴裡""出來的,而是通過嘴巴的流量調節用力拉出來的。這就糾正了根據頭腦中的"常識"而提出的、沒有可靠的實驗根據的桑蠶""絲的傳統看法。其實李商隱的詩並沒有說蠶絲是怎麼出來的,""絲只是後來一些人的不恰當解釋而已。


在現代化學纖維工業中,人們正在模仿蠶所做的工作,用"拉伸"的辦法制造尼龍和滌綸等合成纖維。只是在開始做成絲狀時,先要對液體施加很大的壓力,便從一個小孔中擠壓出來,再去拉伸。如何又快又好地拉出絲來,正是流變學中"拉絲流動"所研究的內容。實際上,我們現在還比不上蠶,還不能像蠶那樣只靠拉牽就能制出漂亮而結實的絲線來。蠶這個小生物身上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我們去研究和探索。

除了桑蠶(平常所講的蠶就是指它)之外,柞蠶、蓖麻蠶、木薯蠶、樟蠶、柳蠶和天蠶等也都不是吐絲,而是拉絲的。蜘蛛結網也是這樣,它肚子裡有"蛛絲液",從腹部末端(而不是從頭部嘴裡)拉出絲來,但蜘蛛拉出的絲不如蠶絲那麼結實。蜘蛛網有兩種絲,一種是指向外面的,它較結實而光滑;另一種是一圈一圈的,它很有彈性,並且布滿粘液珠。據說,在一個好的蜘蛛網上有25萬個以上的粘液珠,以用來粘住飛蟲供蜘蛛飽餐。宋代詩人範成大(1120-1193)"四時田園雜興"詩中所寫"靜看檐蛛結網低,無端妨礙小蟲飛"正是這一情況的生動描述。還有一種結草蟲,也可以拉出幾乎與蠶絲結實程度不相上下的絲,它的"巢殼"外表有樹葉和小枝纏掛著,"巢殼"的內側像蠶繭一樣結實,用手指都不易戳破它。

由科學家研究得知,蜘蛛絲和鋼絲一樣堅硬,卻又比鋼絲富有彈性;還特別耐寒,在-50C-60C的低溫下才會變脆發生斷裂,而一般聚合物在零下十幾攝氏度就會變脆。利用蛛絲的這些特性,若以它為原料制作防彈服裝、降落傘等軍需物資,則在冬季使用有極佳的性能。據《世界知識》1994年第13期報道,美軍正責成有關部門飼養能產堅韌的金黃色蛛絲的巴拿馬蜘蛛。這種蜘蛛個大體胖,是一般蜘蛛的十幾倍。採集者從蜘蛛腹中引出蛛絲,用鑷子夾住末端,將其繞到裝有小型電動機的紡鎚上,紡綞輕巧地轉動,蛛絲也就唾手可得。一般每次可提取蛛絲3-5毫克,每段絲長可達320米。最令人吃驚的是,抽絲對蜘蛛並無傷害,每天都可提取。

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看到,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液體也是能拉絲的,比如敲開雞蛋後將蛋黃取走所留下的蛋清。蛋清是攪動一下後能彈縮回來的液體,也是一種向上挑能拉絲的液體。可以用筷子插入向上挑一下試試看。當向上挑的速度很慢時,蛋清像液體一樣流了下來,不拉絲;當向上挑的動作很快時,蛋清不粘筷子,也不拉絲;可是當向上挑的速度適當時,蛋清就拉絲了。當蛋清拉的絲斷了的時候,還可看到在斷開的一瞬間,會像橡皮條那樣稍有收縮(右圖)。用筷子挑山藥汁,以及嬰兒流的口水情況也都與此相似。這種液體能拉絲,也跟蠶的絲液能拉出絲一樣,是因為它們有粘性和彈性的雙重性質。

動物和植物的"粘液"大多具有粘性與彈性的雙重性質。比如蝸牛和蛞蝓的粘液,人的唾液、痰、鼻涕,鱔魚的粘液,海藻表面的粘液,芋頭的粘液等。這些液體用力攪動後都能表現回縮的彈性,向上挑的速度合適也能拉出絲來。研究表明,在拉絲現象中,粘滯性起主要作用,彈性起輔助作用。也就是說,可流動性是拉絲的基本條件,再加上可伸縮的彈性,才能出現拉成長絲的現象。

有些食品以能拉出絲來而著稱。如主產於河北滄縣及山東樂陵的金絲小棗,以核小、肉厚、色鮮、味濃、糖多、質細著稱,而購買時鑑別質量是否上乘的標準,主要就是用手抓住小棗兩頭,猛一撕開後能否拉出很多金色的絲來判別。成語"藕斷絲連"也正描述了鮮藕切斷後,藕中所含粘液被拉出絲的情景。菜肴中有一道拔絲菠蘿(或蘋果、山藥等),就是用炒糖稀作成粘液裹在上面,以能拉出許多糖絲而著稱。當然也有的食品在新鮮的時候不會有拉絲,腐壞了才容易拉絲,人們也常以此來判斷這些食品是否腐壞變質了,比如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時的月餅。

註:摘自《力學詩趣》南開大學出版社

0 意見:

電腦玩物

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

重灌狂人

動畫筆記本

PAPAYA的X分享

FRASER的X分享